《山乡巨变》的话语分层与配置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卫中[1] 

机构地区:[1]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理论与创作》2007年第2期60-63,共4页Criticism and Creation

摘  要:在“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中,主流意识形态与民间文化的共存,或者说政治话语与民间话语的共存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情况。其中,政治话语所解决的是作品的合法性问题;在“十七年”的政治语境中,一个没有政治意义的作品不可能得到体制化文坛的承认;随后也就不可能被出版或发表,也不可能得到与读者见面的机会。而民间话语承担的功能是可读性、娱乐性。“十七年”虽然突出强调文学的政治性、阶级性,但是一个作品如果真正就变成了一个政治的说辞,除了政治,其他一无所有,这种作品也注定会是一个失败的作品(实际上只有到了“文革”中,才出现了像《虹南作战史》那种纯政治口号式的作品)。因此“十七年”绝大多数作品是在政治话语与民间话语之间谋求一种结合与平衡。

关 键 词:民间话语 《山乡巨变》 “十七年” 政治话语 配置 农村题材小说 主流意识形态 合法性问题 

分 类 号:I207.4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