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蓝贤勇[1] 张黎颖[1] 成军[1] 袁菊[1] 陶明亮[1] 洪源[1] 毛羽[1] 陈宏[2]
机构地区:[1]北京地坛医院传染病研究所,100011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出 处:《中华传染病杂志》2007年第2期91-93,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1288);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5042024)
摘 要:HCV感染致肝细胞损伤的机制,很大程度上与病毒蛋白和肝细胞蛋白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因此,研究HCV各抗原成分与肝细胞内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HCV的致病机制,为寻找有效防治HCV的方法提供新线索。HCV基因组含有1个长的开放阅读框架(ORF),编码一个约301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蛋白,它被细胞和病毒蛋白酶切至少产生10个病毒产物:核心蛋白(core)、E1、E2、p7、NS2、NS3、NS4A、NS4B、NS5A和NS5B蛋白等。HCV包膜蛋白E2的生物学特性与HCV感染的慢性化和抗病毒免疫关系极为密切。张健等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在酵母细胞融合蛋白表达型人肝cDNA文库中进行筛选,得到76个与E2特异性结合的阳性克隆,包括人类肝细胞癌相关抗原、硒结合蛋白、核苷传送系统、果糖磷酸激酶等26种已知的功能蛋白基因和14个未知的功能基因,包括E2-BP3基因,为揭示E2潜在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依据。为进一步探讨未知的功能新基因E2-BP3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作用,我们对该基因或其剪接体进行分子克隆,期望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预测分析,为今后更广泛深入地研究新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打下基础,并为研究HCV E2的调节作用、丙型肝炎发病机制创造条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