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科鱼类的c-myc CDS及其系统发育关系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孔祥会[1,2] 王绪祯[1] 甘小妮[1] 何舜平[1]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乡453007

出  处:《科学通报》2007年第9期1028-1036,共9页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批准号:2004CB1174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3053012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批准号:2005037684)资助

摘  要:鲤科鱼类在东亚的物种多样,分布广泛,物种特征尺寸差异明显,弄清其功能基因的系统演变,对于理解物种分化和功能进化具有重要意义.以具有重要生长调控作用的c-myc基因为标记,通过PCR扩增、克隆和测序,共获得41种鲤科鱼类和外类群c-myc基因全序列,发现并分析了c-myc编码区的两个高变异区.基于c-myc CDS序列,分别采用最大简约法(MP)、最大似然法(ML)和Bayesian法重建了鲤科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3种方法所得系统发育关系较为相似.当以亚口鱼科的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鳅科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和平鳍鳅科的中华间吸鳅(Hemimyzon sinensis)作为外类群,3种方法重建的系统分支图均以较高的节点支持率支持鲤科鱼类中雅罗鱼系和鲃系的划分,雅罗鱼系包括雅罗鱼亚科(Leuciscinae)的东亚种类、鲴亚科(Xenocyprinae)、鲌亚科(Cultrinae)、亚科(Danioninae)东亚土著种类,亚科(Gobioninae)和鳑鲏亚科(Acheilognathinae).鲃系包括裂腹鱼亚科(Schizothoracinae)、鲃亚科(Barbinae)、鲤亚科(Cyprininae)和野鲮亚科(Labeoninae).斑马鱼(Danio rerio)、麦氏(D.myersi)和三线波鱼(Rasbora trilineata)应从雅罗鱼系或鲃系中分出,形成另外的一个系群.亚科是一个多起源的复合类群,其中一些种类归属存在较多问题,对亚科一些种类有必要重新划分.c-myc CDS翻译成蛋白质后,逐个分析具有简约信息氨基酸变异发现氨基酸位点变异与鱼类特征尺寸之间无相关性.同时分析并发现c-myc编码区内两个高变异区序列变异既不能体现物种分化关系,也与物种特征尺寸无相关性.本研究还发现每一类群位于分支图基部较为原始的种类一般鱼类物种尺寸较小,可能是对原始生态和生存压力适应的结果.

关 键 词:鲤科鱼类 C-MYC基因 系统发育 基因变异 

分 类 号:Q951[生物学—动物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