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徐致祥[1] 韩建英[2] 谭家驹[1] 邢海平[2] 张栓虎[2] 孔芳君[2] 司建华[1] 李笑梅[2] 唐丽娜[1] 田谱琴[2]
机构地区:[1]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佛山528000 [2]安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安阳455000
出 处:《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7年第3期166-171,共6页Hen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基 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4008530);安阳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重点项目资助(安科26号;12安财16号)
摘 要:目的 探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食管癌高发的原因;方法根据“氮循环”病因假说,结合我们在该处所做的蚕豆根尖微核实验结果,收集地理、地质、气候条件、工农业污染等资料,与沿河县、市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资料(1969年-1971年调查结果,和高发点连续48年的食管癌死亡登记资料)进行对照,分析河流对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1、山西省晋东南地区盛产无烟煤,工农业污染源较多,河流逐渐汇集了土壤包气带、污水、农肥中的N-亚硝基化合物两类前体物,浓度逐渐升高,并通过河流、地下水等迁移到中下游。2、发源于山西省晋东南地区的河流主要有六条,清漳河、浊漳河、沁河、丹河、淇河、卫河,其中前五条河流成集束状流向,卫河在5条河流的下游成圆弧状起拦截、排泄作用,使河水流向海河,卫河晋东南侧均为食管癌高发区,成不规则同心圆状分布。3、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气候半干旱,多为山区、丘陵,水源奇缺,居民多有修渠引水习惯。4、人群有效污染比率越大、食管癌死亡率越高。结论晋冀豫三省交界、太行山南段大断裂处食管癌高发与河流有关。气候类型和胺类、酰胺类污染源决定了两类前体物的有效浓度。河流、人工渠网的水是载体,决定了两类前体物的分布范围。人群直接、间接饮用河水、灌溉渠水的人数多少决定了人群死亡率的大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