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民族心理素质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马凤龙[1] 闫莉[2] 刘洪蕾[3] 

机构地区:[1]吉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2]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100080 [3]吉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出  处:《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8-12,共5页Journal of Northwest Minz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摘  要:我们以"共同文化基础上的民族心理素质"为切入点,通过对表现于和谐文化上的民族心理素质的研究,揭示了民族心理素质、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民族心理素质是民族文化的潜在形式,民族文化是民族心理素质的具体形态,它们是以不同的形态对社会存在的反应。和谐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民族文化的发展趋向,和谐文化中所蕴含的和合思维是处理矛盾时的一种态度、方法,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和谐共处的处事之道,通过和谐文化这条纽带使民族心理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民族心理素质通过内在的意识形态领域发挥其影响,表现为预警、整合、调控和保障作用。因此,民族心理素质的提高是国家和民族发展得以成功的先决条件,是和谐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

关 键 词:民族心理素质 和谐社会 和谐文化 

分 类 号:C955[社会学—民族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