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意象之途 中国史学的未来宿命?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念群[1]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出  处:《电影艺术》2007年第5期59-62,共4页Film Art

摘  要:中国史学以往比较推崇从"结构化"的眼光看待历史的变迁,缺乏对活生生"人"的命运的理解。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多数史家在确认自己历史观的正确与否时也喜欢采取"经济主义"式的功利态度,因此,大多数人失去了对历史现场的灵性感受能力。本文从时代思潮变迁与史学观演变的关系的角度分析了"新启蒙"运动、"逆现代化行为"等当代现象对中国史观变化的影响,指出恢复对具象性的历史场景的深度书写应该成为未来中国史学逐步走向多元化的一条途径。

关 键 词:中国史学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宿命 意象 历史观 经济主义 感受能力 时代思潮 

分 类 号:K06[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