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正名与社会和谐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宏斌[1] 张文生[2] 

机构地区:[1]延安大学人文社科学 [2]延安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陕西延安716000

出  处:《探索与争鸣》2007年第10期45-49,共5页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基  金:陕西省2006年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6C004Z)成果

摘  要:先秦儒家在"名实相怨"社会背景下的正名思想体现着浓厚的社会治理和政治伦理主张,无论是孔子的"为政必先正名",还是荀子的"正名",都离不开"明分使群"和"隆礼重法",都不同程度地以社会和谐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名实相怨和正名一般都是在社会制度发生重大转折、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剧烈转型、吏治腐败和荣辱观混乱的社会不和谐时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正名与社会和谐的形成有着内在的联系:正名通过正德促成社会和谐;通过德政保障社会和谐;通过净化社会风气巩固社会和谐。

关 键 词:正名 名实相怨 社会治理 社会和谐 

分 类 号:B222[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D61[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