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童秀珍[1] 卜珊珊[1] 汪延生[1] 李娟[1]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广东广州510080
出 处:《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7年第B06期236-238,共3页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
摘 要:[目的]探讨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剂所致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的临床特点及原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2007年间10例EDTA抗凝剂所致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经不同抗凝剂仪器检测、手工法计算血小板数及血涂片瑞-姬氏染色法观察血小板形态的情况,探讨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原因。[结果]EDTA抗凝剂仪器测出血小板数为(18.7±10)×109/L,换用枸橼酸钠法、手工法检测血小板数分别为(165.1±42)×109/L、(186.8±52.0)×109/L,与EDTA抗凝法比较,P均<0.01,中位误诊时间为21 d(7~30 d),基础疾病分别颅咽管瘤1例、鼻咽癌1例、慢性肾炎尿毒症期2例、乙型肝炎1例、冠心病1例、上呼吸道感染1例、子宫肌瘤1例、高血压病1例、健康体检1例,基础疾病与假性血小板减少程度的无关系。[结论]EDTA抗凝剂所致假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率较低,极易误诊,对于临床上无出血倾向的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应注意排除EDTA-PTCP的可能。
关 键 词:抗凝剂 乙二胺四乙酸(EDTA) 假性血小板减少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