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过程中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舒旷怡[1] 许锴[2] 陈小剑[1] 金胜鑫[1] 

机构地区:[1]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温州325000 [2]浙江省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浙江温州325007

出  处:《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年第35期5340-5341,共2页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摘  要: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前、中、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检测47例ITP小儿患者使用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前、用药后3 d(治疗中)、用药后1周(治疗后)的血小板数目(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并比较其治疗前、中、后的差异。结果Plt、PDW、P-LCR治疗前、中、后相互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MPV治疗前与治疗中、后有显著性差异,而治疗中与治疗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ITP使用地塞米松、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明显,血小板的上述参数可以作为ITP治疗疗效的观察指标。

关 键 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地塞米松 丙种球蛋白 

分 类 号:R554.6[医药卫生—血液循环系统疾病]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