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式忧患意识及其人学意义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延刚[1] 

机构地区:[1]绵阳师范学院

出  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0期141-143,共3页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摘  要:儒家式忧患意识,作为哲学命题正式提出者是孟子,其根本的文化特征是儒家经学思维式的表达方式:对现实的忧患就是对圣人之道即优良传统文化如何继承和发扬的忧患,有一种强烈的道统意识。其最根本的人学意义就在于,它注重历史的连续性和价值的稳定性,注重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经验和养料,并从社会现实出发,继承发展传统文化,往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传统文化灌注新的活力。由于它注重经世致用,使得中国学人大都有着极强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有着积极的参与意识。因而中国文化就特别具有生命能量,中华民族就特别具有顽强斗争的精神。

关 键 词:儒家 忧患意识 人学意义 

分 类 号:B222.1[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