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吕立国[1] 陈志强[1] 王树声[1] 古炽明[1] 白遵光[1] 张策[1] 王昭辉[1] 代睿欣[1] 潘明沃[1]
出 处:《新中医》2008年第1期26-27,共2页New Chinese Medicine
摘 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扶正抑瘤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法治疗前列腺癌的可能机理。方法:对142例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基本方:生黄芪、西洋参、龟板、全蝎、白花蛇舌草、王不留行、白术、茯苓、甘草)治疗,统计分析总生存率、总体中位生存期、总体无进展生存期、骨转移灶数目、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血细胞分析、QLQ-C30量表、并发症发生率等,观察扶正抑瘤法对前列腺癌的实际临床疗效。结果:142例患者随访时间1~50月,观察期间死亡16例,总生存率88.73%;总体中位生存期27.7月;总体无进展中位时间25.2月。其中T3~4NxM1c期患者21例总体无进展生存期24.3月;去势后PSA最低值0,PSA复发时间(23.9±19.2)月,PSA倍增时间(24.1±20.4)月。T3~4NxM1b期110例患者总体无进展生存期24.3月;去势后PSA最低值0,PSA复发时间(20.1±15.2)月,PSA倍增时间(22.3±17.4)月。142例患者ECT转移灶数目治疗前为(7.6±4.7)个,治疗12月后为(3.4±1.7)个,24月后为(2.6±1.4)个,36月后为(4.8±2.1)个。其中T3~4NxM1b期110例,骨转移灶消失4例,缩小、变淡79例,无扩散、无增多18例,出现新的转移灶9例。治疗第24、36月,白细胞(WBC)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第12、24、36月血红蛋白(Hb)、血小板(BPC)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按QLQ-C30量表标准分统计,治疗12月,症状改善有效率81.0%,潮热症状发生率22.4%,骨质疏松发生率13.8%,乳房肿痛发生率11.7%。结论:扶正抑瘤法能延缓前列腺癌的进展,减少骨转移灶数目,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