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空军雷达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湖北武汉430019
出 处:《理论月刊》2008年第1期32-35,共4页Theory Monthly
摘 要:人类社会生活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成是人类主体不断超越客观现实对其制约性的过程。整个唯心主义哲学,在更深的层面看,就是对主体能动性超越过程的一种精神渴望和理论指认。但是,我们通过分析发现,唯心主义并没有如期所愿,只有当马克思完成了新唯物主义理论原则的构建,将人道主义铆钉在现实性的第三个层面即对资本主义社会运行机制的科学透视之上,人道主义精神才从一种价值诉求走向科学。将科学的人道主义精神贯彻到现实生活过程,即实现人类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幸福,构成了马克思人道主义现实性的第四个层面,则是摆在我们当前的现实任务。
分 类 号:A8[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