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种质导入引发小麦表观遗传变异的MSAP分析  被引量:6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勇[1] 刘朝辉[1] 刘成[1] 杨足君[1] 邓科君[1] 彭金华[1] 周建平[1] 李光蓉[1] 唐宗祥[2] 任正隆[1] 

机构地区:[1]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610054 [2]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遗传育种省级重点实验室,雅安625014

出  处:《科学通报》2007年第24期2857-2865,共9页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30671136;30730065);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批准号:20070411158);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批准号:NCET-06-0810);电子科技大学青年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L08010901JX0677)资助

摘  要:通过染色体工程将外源种质向小麦基因组转移的过程中,可以诱发受体物种基因组结构及基因表达的广泛遗传变异.本文以3个高代分离的小麦-黑麦姊妹易位系及其农艺亲本为材料,应用GISH和AFLP技术分析其基因组结构与组成,发现姊妹系材料基因组组成高度一致;同其亲本相比较,除1RS/1BL染色体易位外,并没有表现出其他明显的基因组结构变异.进一步的MSAP分析发现,易位系材料发生全甲基化修饰的比例比小麦亲本(全甲基化,16.37%;半甲基化,25.44%)明显上升(CN12,20.15%;CN17,20.91%;CN18,22.42%),而半甲基化比例则明显下降(CN12,21.41%;CN17,23.43%;CN18,22.42%).本研究共检测到29种不同类型的甲基化修饰模式,其中13种类型(33.74%)的位点表现为超甲基化修饰,9种类型(22.76%)的位点表现为去甲基化修饰,而余下7种类型(4.07%)的位点甲基化模式变异未能明确界定.从中分离了多条存在甲基化位点变异的DNA序列,鉴定了多种小麦转座子序列、亚端粒重复序列以及单拷贝蛋白质编码序列.

关 键 词:小麦 黑麦 易位系 表观遗传 DNA甲基化 MSAP 

分 类 号:S512.1[农业科学—作物学] TN915.6[电子电信—通信与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