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飞[1]
机构地区:[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广州510420
出 处:《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139-143,共5页Journal of Tsinghua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6J0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科研创新团队项目(06A12)。
摘 要:试策是唐代"以文取士"最重要试项,名目种类繁多。"射策"与"对策"不仅是授(得)题方式的不同,还有更为重要、更具实质性的差别,诸如在应试者和问题的关系上,在与"科第"的联系上,在考试内容以及所取人才类型上,等等。刘勰所说的"对策"应为"制举"试策,而唐代的"对策"实不限于制举。"对策"在唐人一般表述为"试策"、"答策",而唐人言"对策"往往是指对策"行为"及其所对之"文章"。"射策"形式在唐代官方正式考试中很少采用,但并不排除在某些特殊时期、场合下使用的可能;"射策"的内容在唐代主要由"帖经"和"问义"来承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