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庞丹[1]
机构地区:[1]沈阳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出 处:《理论探讨》2008年第1期53-57,共5页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2006年度青年项目《对中德日关于技术争论的历史考察与反思》阶段性成果(06JC720001)
摘 要:自1994年到2004年间我国学者在时杜威思想的研究中,撰写了大量有关杜威的教育及哲学思想的文章,其中技术哲学、传播哲学、社会哲学三个视角是近几年我国学者选取的新的切入点。从总体数量上看,我国学者有关杜威思想的文章大致呈递增趋势。这是因为,杜威对主客体的一致性的强调,同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比较接近;杜威对行动的重要性的强调,比较接近于中国哲学注重实践的传统;杜威对民主的论述,顺应我国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时代潮流;杜威强调的语言哲学观以及他对自然科学和人文价值的关系的格外重视,也是导致其思想复兴的主要原因;同时,美国实用主义的复兴为杜威思想在我国重新成为热点提供了契机。但我国杜威思想的研究中还存在一定问题:某些领域的研究没有进展和突破,有关杜威思想的学术译著的出版工作仍处于落后状态。因此建议:在基本理论研究方面,要深入原有的有关杜威思想问题的研究,同时,不断拓展新课题的研究,出版更多能够充分反应最新研究成果的学术论文和专著;对于杜威的著述和相关文献资料而言,可从加强杜威原著的翻译和介绍、以及加强其他人物评价杜威思想著作的翻译和介绍两个层面开展工作。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