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山川”到“师天地”——传统绘画的最高境界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郁乎[1] 

机构地区:[1]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中国考古与艺术史研究所

出  处:《文艺研究》2008年第4期110-117,共8页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从王弼到惠能的美学考察"(编号:05CZX024)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有天地创生万物的说法。天地属于创造者层面,是无限;山川属于物的层面,是定限。泥于古人固然是"障",泥于山川同样是"障",因为师山川与师古人都是指向外,属他。惟有师天地,才能有属我的创造,惟有在师天地的层面,心源与造化才能得到统一。是以昔贤画学,既强调破古人之障,也强调破山川之障,以期达于师天地的境界。历史地看,中国绘画早在六朝时就有了"师天地"的追求,此后就成为中国绘画的一贯追求;明代董其昌第一次明确区分了"师天地"与"师山川",从而把师天地的问题提出来,清初的石涛进一步把"师天地"的内涵充分加以阐发。

关 键 词:天地 山川 传统绘画 中国传统思想 中国绘画 问题提出 创造者 古人 

分 类 号:J212[艺术—美术] B234[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