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龄与密度对“滇杂32”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康洪灿[1] 钏兴宽[1] 孙文涛[1] 李国生[1] 王锦艳[1] 尹正钦[1] 陈国松[1] 

机构地区:[1]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保山678000

出  处:《云南农业科技》2008年第2期30-32,共3页Yunn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摘  要:对高原杂交粳稻滇杂32进行秧龄和密度的二因素三水平随机区组试验,探讨该品种在保山市适宜区种植的最佳秧龄和密度。结果表明,各处理间秧龄、密度及秧龄与密度的互作均达极显著差异。以秧龄30天、密度30.0万丛/hm2的处理产量最高;以秧龄45天、密度22.5万丛/hm2的处理产量最低。对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有效穗的高低对产量的影响最大,产量随秧龄的增大而降低,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

关 键 词:滇杂32 秧龄 密度 高产栽培 

分 类 号:S511.22[农业科学—作物学] S511.0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