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甘肃中医学院会宁县教学医院,甘肃会宁730700 [2]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肾病研究所
出 处:《甘肃中医》2008年第5期13-15,共3页Gansu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摘 要:"肝肾同治"源于"肝肾同源"理论,结合临床,对AsC以中医"伏邪"理论指导,遵循正虚湿瘀,伏毒伤肝的病机,以平补气血,兼以化湿活血,泻火解毒。对CHB,有根据"肾虚湿热毒邪内伏肝血"假说,总结出清热解毒、透邪外出、活血化瘀、补肾固精为一体的治疗方法,故提出"肾虚伏气"为病机之本质的论点,以及对CHB在拉米呋啶抗病毒治疗中,用补肾活血化瘀药(巴戟天、菟丝子、丹参等)可提高抗病毒疗效和减少病毒YMDD变异。可见,其治则都融"补肾"与"化瘀"于一体而获效,对CHB属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研究以及对动物大白鼠造模实验研究,证明了滋补肝肾方药有改善肝功能、调控免疫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为"肝肾同治"提供了动物实验证据和理论支持。故认为"肝肾同治"与活血化瘀的协同增效作用是缘于气体信号分子在"肝肾同治"中既是中间环节,又是活血化瘀的增效因素,从而达到调节提高肝细胞内线粒体能量转换,促进肝病愈合的目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