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秦宣[1] 徐鸿武[2] 王易[1] 闫志民 李生林[4] 刘建军[1] 李贺林[5] 姜汉斌[6] 廖作斌[6] 曹胜[7] 彭恒军[8] 崔萍[9]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国家行政学院 [3]北京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 [4]中国工运学院 [5]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 [6]国防大学马列教研部 [7]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8]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理论部 [9]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出 处:《人民论坛》2008年第11期54-57,共4页People's Tribune
摘 要:5·12汶川大地震爆发后,中华儿女在大灾大难面前永不低头的伟大民族精神得到了充分展示。可以说此次救灾过程中体现出的抗震精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素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得到了充分彰显。在此背景下,2008年5月18日,由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北京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北京市科社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闫志民,人民论坛杂志社总编辑贾立政,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秦宣,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徐鸿武等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座谈会。会议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时代特征、核心价值体系与民族精神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会议一致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具有重大意义,而此次汶川抗震救灾过程中展现出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等,值得理论界进行深入总结。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