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六经论的历史变迁及其学术意义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德建[1] 

机构地区:[1]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100083

出  处:《中国文化研究》2008年第2期55-65,共11页Chinese Culture Research

基  金:北京语言大学科研项目"明代学翁体院制度与分交流变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为06YB09

摘  要:本文以明代文学中的六经论为切入点,分析六经论历史演变过程中所包孕的意义。明初,六经论具有因心以求经的特点,追求人心与天地的内在平衡。台阁文学时期,力图统合理学思想与官方意识形态,更强调六经的政教性质。前七子以对史传文学的强调指斥六经诸儒之言,后七子用理事论否定六经在文学中的作用,共同将六经悬置起来。王阳明创为心学,直接导致"糟粕六经"风尚的出现,本色论成为明代六经论的新论述。文法论则用文学的方式解经习经。

关 键 词:心经说 政教论 史事论 本色论 文法论 

分 类 号:I206.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