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德建[1]
机构地区:[1]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100083
出 处:《中国文化研究》2008年第2期55-65,共11页Chinese Culture Research
基 金:北京语言大学科研项目"明代学翁体院制度与分交流变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为06YB09
摘 要:本文以明代文学中的六经论为切入点,分析六经论历史演变过程中所包孕的意义。明初,六经论具有因心以求经的特点,追求人心与天地的内在平衡。台阁文学时期,力图统合理学思想与官方意识形态,更强调六经的政教性质。前七子以对史传文学的强调指斥六经诸儒之言,后七子用理事论否定六经在文学中的作用,共同将六经悬置起来。王阳明创为心学,直接导致"糟粕六经"风尚的出现,本色论成为明代六经论的新论述。文法论则用文学的方式解经习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