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江玲
机构地区:[1]重庆西计医院,重庆400060
出 处:《现代医药卫生》2008年第16期2486-2487,共2页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 & Health
摘 要:通过多年对带下病进行临床观察和系统总结.认为带下的病机是湿浊内停,带脉失约,任脉不固。带下病因多种,但均缘于水谷精微不能输布化生气血,反而潴留为湿,流注下焦停滞胞宫,损伤冲、任、督、带脉所致,其湿浊来源多因脾阳不振.湿浊不化;肾阳不足,水失气化;肝气犯脾。脾虚湿盛,或久而化热;外湿湿毒内侵。所以治法多端,当以祛湿为先,湿为阴邪.重浊黏腻,只有通过健脾、温肾、疏肝,才能使水湿清者输布.浊者排泄,水液代谢恢复正常,湿祛则带止。湿邪抑遏阳气.郁久化热生虫。故清热利湿、解毒杀虫也为本病所常用。带下质稠气秽,多以芳淡宣化以祛湿,参以外治;赤带多以苦寒燥湿,参以活血化瘀摄血;久带正虚,宜扶正固涩。只要辨证无误.用药中肯,则疗效可期。现对带下病提出8种证治。
关 键 词:辨证治疗 带下病 水谷精微 临床观察 化生气血 肾阳不足 肝气犯脾 脾虚湿盛
分 类 号:R259.746.2[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R271.130.5[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7.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