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袁联波[1]
出 处:《学术研究》2008年第8期137-142,共6页Academic Research
基 金:2006年重庆市教委科学研究项目“新时期中国实验性话剧文体研究”(项目编号:06JWSK098)阶段性成果
摘 要:尽管舞台展示与叙述从根本上讲是不相容的,然而它们在新时期实验性话剧舞台上都得到了加强。一方面,舞台符号、舞台意象的大量采用,形成一种视象叙事;另一方面,除大量中性叙述者外,人物对话的叙述性也明显增强了。在新时期实验性话剧中,视象叙事与语言叙述呈现出一种双向逆动的关系,形成一种并存性的双元结构。新时期中国话剧中的叙述主要有元叙述、会话性叙述、结构性叙述以及评说性叙述几个层次。其中,元叙述和显性的结构性叙述是纯语言叙述,同舞台性展示是不相融的,但它们具有某种剧场性效果,也正是在剧场性这一点上,两者同舞台性取得了某种联系;隐性的结构性叙述和会话性叙述将叙述性特征渗透于对话之中,从而形成一种会话性对话;评说性叙述则直接将叙述和舞台展示嫁接在一起,一边是舞台展示,一边是语言叙述。这样,本质上反舞台性的语言叙述同舞台性展示在新时期实验性话剧中就取得了某种对抗性的统一。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