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心理社会分析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明兰[1] 陈旭[1] 

机构地区:[1]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重庆400715

出  处:《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7期71-74,共4页Journal of Higher Correspondence Education(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批准号:08BSH05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批准号:07JAXLX011)的资助

摘  要: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导致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主要原因,作为影响这一过程的心理社会因素,亲子关系的失调、父母榜样作用的缺失、父母监控机制的弱化和父母亲情呵护的缺乏影响了留守儿童道德观念的获得、道德情感的发展、道德行为的养成以及道德品质的形成。解决留守儿童道德发展问题的现实途径,在于充分发挥家庭的监护引导作用,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教育资源,扩展农村学校的道德教育与心理辅导功能。

关 键 词:留守儿童 道德成长问题 心理社会因素 分析 现实途径 

分 类 号:B849[哲学宗教—应用心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