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符号”与“包容”的慎思——由近期的两项美术展览看当前的中外文化交流问题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宋子扬[1] 

机构地区:[1]徐州师范大学

出  处:《美术观察》2008年第9期25-26,共2页Art Observation

摘  要:造型艺术无须“翻译”,往往在目之所及之后便能心领神会。美术作品因其形象性、直观性而日益在国际文化交流领域受到重视。因而,在当代中外文化交流领域,美术展览日趋活跃,2008年4月开幕的“面对现实:中国当代艺术选展”以及7月开幕的第三届北京双年展.都是带有中外文化交流性质的大型文化活动。上述两项展览的主办者都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客观地说,展览策划不可谓不用心,然而,仔细看过之后,却觉得主办方在展品的遴选上有一些不妥之处,尤其是参展作品里出现的一些“符号”,譬如所谓的“光头符号”、“中国风情符号”、“中国历史符号”,无助于世界全面了解当代中国,更不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关 键 词:中外文化交流 美术展览 中国当代艺术 慎思 包容 国际文化交流 机关事业单位 北京双年展 

分 类 号:J205[艺术—美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