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邓小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经常性”原则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永成[1] 

机构地区:[1]成都中医药大学

出  处:《中国外资》2008年第9期250-251,共2页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摘  要:邓小平同志关于德育的经常性原则符合人和社会发展的规律。“经常性”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来理解。在时间上,“经常性”表明德育是一个长期和反复的过程;在空间上,“经常性”表明德育是一个立体的、多角度的和多层面的、复杂的社会实践。经常性的说服教育,可以因人而异,启发诱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坚之以信,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才能入脑入心,外化于行。同时,建立和健全使思想政治教育得以顺利进行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长效性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关 键 词:经常性 说服教育 工作机制 

分 类 号:G641[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A849[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