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保金”的喜与忧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南焱[1] 

机构地区:[1]<中国经济周刊>

出  处:《中国经济周刊》2008年第37期2-9,共8页China Economic Weekly

摘  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下称"残保金"),这一事关国内8296万残疾人劳动权利和生存发展的重大政策,自上世纪90年代初推出并实施以来,对促进残疾人就业、推动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自2006年起,北京市的"残保金"由之前的残联征收改为地税代征,这一征收主体的改变,使"残保金"的数额骤然巨增,两年共计征收21.19亿元。但尴尬的是,"残保金"每年只用去30%左右,大部分却呆在国库里"休眠",而残疾人的许多现实需求又难以得到满足。据了解,"残保金"使用率低的尴尬局面在很多地区都存在,具有普遍性。尽管目前全国还没有准确的权威数字统计,但至少有数十亿元,甚至过百亿元的"残保金"花不出去,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尴尬的局面?如何才能破解现有的政策瓶颈?

关 键 词:残疾人就业 征收主体 就业保障金 残疾人事业 生存发展 劳动权利 90年代 地税代征 

分 类 号:F812.42[经济管理—财政学] D669.69[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