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成化斗彩“差紫”之谜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杜锋[1] 苏宝茹[2] 

机构地区:[1]青岛科技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青岛266000 [2]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青岛266000

出  处:《中国科学(E辑)》2008年第9期1487-1494,共8页Science in China(Series E)

摘  要:20世纪50年代末,孙瀛洲先生认为出现在成化斗彩瓷上的"差紫"是原来烧造时所产生的差异色疵.这种观点早已被中国文物界普遍接受.但近20年来景德镇明御器厂遗址出土了数以吨计的成化瓷片,至今从未发现一片带有"差紫"的瓷片.国内无论是文物界还是科技界,几乎没有学者对出现在成化斗彩上的"差紫"提出疑问,并做深入的研究和考证.英国大英博物馆研究实验室的科技人员,曾利用X荧光衍射分析仪对该馆收藏的一件成化斗彩高足杯上的"差紫"进行过无损成分分析,确认"差紫"是由1923年发生在紫禁城中建福宫的火灾造成的色彩损伤.在英国大英博物馆的研究基础上,笔者根据陶瓷工艺学原理,对成化斗彩"差紫"形成的色化学机理,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对"差紫"形成的原因做出了科学合理的解释,并与近代清宫历史相结合,揭开了成化斗彩"差紫"之谜,纠正了中国文物界普遍存在的对"差紫"形成的错误认识.证明科技考古是古陶瓷研究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 键 词:成化斗彩 建福官火灾 大英博物馆 “差紫” 色化学机理 科技考古 

分 类 号:K876.3[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