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概念与主体观——主体间性文论中的基本哲学问题探讨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詹艾斌[1,2] 

机构地区:[1]江西师范大学当代形态文艺学研究中心,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2]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出  处:《学术研究》2008年第12期134-139,共6页Academic Research

基  金: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现代性价值的诉求:从主体性文论到主体间性文论"(项目编号:06WX25)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作为主体间性文学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主体间性"的基本蕴涵是杨春时在对西方哲学发展的阐释过程中确立起来的。主体间性文论侧重于对文学的性质进行生存论意义上的界定,而缺乏诸如认识论意义上的明确的揭示,它无法阐释文学活动的全部内容。同时,这一思想形态也表现出明显的主体泛化倾向,没有认识到主体的历史规定性问题。对学界而言,在主体和主体性问题上,尤为重要的是必须在当前中国的一般历史状况和特定的社会情势下对主体的新质形态和主体性的新形式作出探索性的思考。

关 键 词:主体间性文学理论 主体间性概念 主体观 主体的新质形态和主体性的新形式 

分 类 号:B01[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I0[文学—文学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