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郑孝萍[1]
出 处:《学术交流》2008年第12期259-262,共4页Academic Exchange
摘 要:作为启蒙主义者,鲁迅是矛盾的。一方面,他认为要立"真人",传统这个"染缸"必须彻底清洗。但是,现实中传统的强大和毁灭的力度又使他清醒地认识到:小的变革的于事无补,大的变革的困难重重。于是他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与虚无。另一方面,他又根植于传统,强烈的忧国忧民的儒家情怀,使得他又"以血荐轩辕"的精神,在充满了黑暗的"无路之路"上寻求解决的探索之路。"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也是鲁迅此时最真实的思想写照。于是有了《狂人日记》的"序"中"狂人"治愈后的"候补"——绝望;有了日记文本中极力展示"狂人"在病中的深刻,并让她发出微弱地呼喊:"救救孩子"——向绝望中索要明天的希望。文本的分裂性,希望与绝望相互嘲弄所形成的结构反讽,正是鲁迅内心紧张的反映。我们认为,能在绝望中进行惨烈的抗争,才是鲁迅的伟大之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