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池莉作品中八十年代青年形象——以《水与火的缠绵》为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梅雪[1]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  处:《理论与创作》2009年第1期94-96,共3页Criticism and Creation

摘  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年轻人在其成年之前,多有相似的人生经历:出生于困难年月(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成长于动乱时期(文革十年),无论是否摊上了“上山下乡”,到了八十年代,也基本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落脚点。文革造成的心灵创伤还未完全愈合,改革开放的浪潮又一波波袭来。这时的年轻人,对于自己将来要走的道路,毫无心理准备,也无可选择,但比起苍白荒芜的文革十年,生活又是日渐鲜活的,他们一方面在惶惑,犹豫,不安,一方面又在试探,摸索,兴奋。

关 键 词:《水与火的缠绵》 青年形象 作品 池莉 六十年代 五十年代 人生经历 上山下乡 

分 类 号:I207.42[文学—中国文学] C913.5[经济管理]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