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词框架“对/对于……来说/而言”的形成和语法化机制  被引量:2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昌来[1] 杨丹毅[1] 

机构地区:[1]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200234

出  处:《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83-89,共7页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05BYY001)的部分成果;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应用语言学研究所"的资助

摘  要:介词框架"对/对于……来说/而言"的前部介词"对/对于"的语法化机制是并存和降格、跨层结构和词汇双音化,后部准助词"来说/而言"语法化的机制是隐喻和相邻句位、弱化和分界消失。一方面,框架前部的"对"逐渐由动词虚化成专门表示介引事物的介词,另一方面,框架后部的"来说/而言"则由本来不是同一层面的词,变成同一层面的单词,表示对某项事物进行评价、判断。同时,原本用来介引事物进行评价的词"在"、"与"、"于"等意义或消失或弱化,那么必将出现新的结构来代替。这样,到清末民初,"对/对于……来说/而言"介词框架最终形成,框架产生的动因是由框架前后部分的特性共同形成的。

关 键 词:介词框架 对/对于 来说/而言 语法化 机制 

分 类 号:H146.2[语言文字—汉语] G633.41[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