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沈国尧[1] 刘玉龙[2] 汤朝晖[3] 周建峰[4] 刘丛红[5] 李宁[6] 曾旭正 殷宝宁
机构地区:[1]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2]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3]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4]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5]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6]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7]台湾台南艺术大学建筑艺术研究所 [8]台湾真理大学通识教育学院
出 处:《城市建筑》2009年第3期6-12,共7页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摘 要:512汶川地震使很多家庭遭受灾难,而最让人刻骨铭心的创痛是学校倒塌的校舍和葬身其中的孩子。这不仅暴露出建设中存在的很多问题,而且让我们更加关注并重新审视教育建筑的设计与建设。面对已成为废墟的校舍,在如何修复与重建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牵涉着复杂的相关因素,从宏观的国家政策到具体的技术措施,我们在反省、在研究、在探索,深深思考的不眠之夜、若干方案的反复推敲,每个建筑从业者心头都有着挥之不去的重压。本次论坛针对城乡一体化和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的问题、新建校舍如何确定功能以满足多功能和复合化发展的要求以及学校当前和长远的发展需求的问题、灾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创建注重地域环境以反映历史文化特色的多样性校园的问题、教育建筑的安全及学校兼顾防灾设施的问题等展开有的放矢的研讨。地震发生后,灾区的很多学校需要重建或修复,全国教育建筑的建设量也在增加,如何更科学地设计与建设该类建筑是我们研讨的重点。社会的发展对教育建筑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作为设计依据的规范、规定更需要随之更新修正。教育建筑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其结构本身的抗震能力和安全性,还须从空间设计、流线组织、建设标准等多方面探讨其安全设计对策。多途径综合提高教育建筑的安全性能已成为我们的共识,专业工作者应该审慎思考教育建筑的防御灾害与安全设计,对今后教育建筑的建设和发展给予更多关注,不让悲剧在校园再次发生。
分 类 号:TU244[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TU982.28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25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