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传播中的碎片化--论《牡丹亭》折子戏及其审美特质  被引量: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省民[1] 黄来明[1] 

机构地区:[1]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戏剧资源中心

出  处:《戏曲艺术》2009年第1期119-122,共4页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Chinese Theatre Arts

基  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临川四梦”的接受与传播研究

摘  要:折子戏是一种碎片化的艺术呈现,经过戏曲艺人拆解、拼贴而成的折子戏,戏剧审美的维度变了,意义生成的方式变了,戏剧文本营造的艺术气质变了。折子戏的出现,带来了一种迥然不同的审美范式,它浸润着、影响着观众的情感和理智。本文以《牡丹亭》折子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折子戏传播形式的分析、解读,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折子戏的传播特点及其审美特质,从而能更好地评价其传播的社会价值。

关 键 词:折子戏 《牡丹亭》 碎片化 

分 类 号:I207.37[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