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来明

作品数:19被引量:2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东华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西游记》童话精神《牡丹亭》美学视野神话原型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世纪桥》《牡丹江大学学报》《老区建设》《学理论》更多>>
所获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西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民国戏曲批评看梅兰芳表演艺术及其成功因素
《四川戏剧》2022年第3期24-28,共5页王省民 黄来明 
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国时期四大名旦戏曲批评文献的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0XZW007);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民国时期梅兰芳戏曲批评及相关文献的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8JA760058);江西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梅兰芳表演理论体系的初步建构”(项目编号:17YS01);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梅兰芳表演体系研究”(项目编号:JD151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梅兰芳是民国时期最杰出的旦角艺人,受到民国报刊媒体的关注,许多批评文章从学术思辨角度探讨梅兰芳及其表演艺术,梳理这些民国史料,发掘其中有价值的观点,对于我们研究梅兰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梅兰芳 戏曲批评 民国时期 
论江西采茶戏故事题材与叙事方式的演进被引量:2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551-554,共4页秦磊毅 黄来明 
江西戏剧资源中心开放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项目)“江西采茶戏传统名篇的故事文本研究”(17XJ04);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项目“江西采茶戏研究”(JD1046)。
江西采茶戏产生和发展于劳动人民的生产与生活中。其剧情的主题内容、结构设置、艺术审美都体现了独特的赣鄱地域文化与民俗特色;剧本叙事从民众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延展到对民间传说以及历史故事的演绎,对现实世界予以真实反映和揭露。...
关键词:江西采茶戏 传统戏剧 故事话本 演绎发展 
融媒体语境下江西采茶戏的传承困境与发展策略
《传播力研究》2020年第26期12-13,共2页黄来明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研究项目《江西采茶戏研究》(JD1046)阶段性成果。
江西采茶戏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区域色彩的地方戏曲,是活态的口头文学。在大众文化占据主流的融媒体语境中,面对江西采茶戏的传承困境,研究利用融媒体的渠道来传承采茶戏的对策,拓展其发展空间,扩散戏曲影响力,改变戏曲叙述策略以适应...
关键词:江西采茶戏 生存困境 融媒体 发展策略 
论江西民间戏班演制形态的约定性 从临川民间采茶戏班的田野调查谈起
《中国戏剧》2018年第1期66-68,共3页黄来明 储瑶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研究项目<江西采茶戏研究>部分成果;项目号:JD1046;2015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江西民间戏班的艺术形态>成果;项目号:YS1504
民间戏班的演制形态,相对于依靠政府资助的国营剧团而言,在经营体制、内在机制及舞台表演等方面有其独特之处。本文以一个颇具代表性的江西抚州采茶戏民间戏班——临川平乐剧团为个案,通过田野调查和资料的整理,分析其在经营体制、...
关键词:民间戏班 田野调查 约定性 采茶戏 形态 江西 舞台表演 经营体制 
体验式教学在高校美学通识课程教学改革中的运用被引量:2
《新课程(下)》2014年第12期18-19,共2页黄来明 黄山 
江西省教研课题“以审美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校美学通识课程教学内容创新与实践研究”(JXJG-08-8-4)
高校美学通识课中体验式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和体验式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加强课堂审美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网络审美体验,拓展美学教学资源;重视社会审美体验,丰富美学实践教学"等途径,充分调动大学生作为审...
关键词:公选美学课 体验式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当代视觉传播下猪八戒形象的演变被引量:1
《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3期32-33,共2页李惠惠 黄振华 黄来明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后现代文化语境下《西游记》的传播与接受研究”(11WX03)部分研究成果
本文以文学传播学的视角关注当代视觉传播下猪八戒形象的演变,首先再现原著中猪八戒经典的人物形象;其次从当代视觉传播下影视动漫作品中、网络传播中猪八戒特征的不同表象来分析猪八戒形象的变化所在。本文目的不在于探究它究竟有哪些...
关键词:视觉传播 猪八戒 形象演变 
从童话美学视角探析现代“西游戏”的魅力
《戏剧文学》2009年第7期96-99,共4页黄来明 
在“唐僧取经故事”历代传播积累的基础上完成的百回本小说《西游记》问世之后,根据小说改编而成的“西游戏”可谓是层出不穷。而本文所探讨的现代“西游戏”是指现代社会根据小说《西游记》的情节进行编演的戏曲、影视和网络游戏作品...
关键词:网络游戏 美学视角 《西游记》 童话 小说改编 唐僧取经 现代社会 经典名著 
戏曲传播中的碎片化--论《牡丹亭》折子戏及其审美特质被引量:7
《戏曲艺术》2009年第1期119-122,共4页王省民 黄来明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临川四梦”的接受与传播研究
折子戏是一种碎片化的艺术呈现,经过戏曲艺人拆解、拼贴而成的折子戏,戏剧审美的维度变了,意义生成的方式变了,戏剧文本营造的艺术气质变了。折子戏的出现,带来了一种迥然不同的审美范式,它浸润着、影响着观众的情感和理智。本文以《牡...
关键词:折子戏 《牡丹亭》 碎片化 
论《西游记》的隐含读者
《学理论》2008年第24期52-54,共3页黄来明 
浪漫主义杰作《西游记》是吴承恩创作的经典神魔小说,但一批儿童文学作家和理论家基于《西游记》为历代儿童所喜爱的事实,力主《西游记》为童话作品(或准童话作品),或认为《西游记》具有童话特质和童话价值。本文根据接受美学的观点,从...
关键词:《西游记》 吴承恩 接受美学 儿童 童话精神 
用爱点燃救赎之光——论《兄弟》的主题
《老区建设》2008年第20期49-50,共2页黄来明 黄山 
《兄弟》从欲望的抒写开始切入,在描写苦难的同时还抒写了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怀———爱,作品用爱来化解苦难、拯救苦难,使我们再一次看到了救赎之光。
关键词:《兄弟》 苦难  救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