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鸭、稻共作实用技术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胜富 汤业潮 薛敏开 赵永高[1] 

机构地区:[1]江苏高邮鸭集团,225600

出  处:《水禽世界》2012年第3期40-42,共3页

基  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DB2B08);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BE2008362);国家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2009GJCI0023)

摘  要:鸭、稻共作就是将雏鸭放入栽插后十天左右的秧苗田,让其在田间活动栖息,直到水稻抽穗为止(约80d左右)。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消灭秧田杂草和害虫,促进水稻生长。同时,鸭子粪便可作为肥料,在稻田有限的空间里生产出无公害大米和优质鸭肉。鸭、稻共作是目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种新的饲养模式。现就鸭、稻共作实用技术介绍如下:1鸭、稻共作基地的设计1.1基地的环境要求用于实施鸭稻共作生产的田块必须远离工业污染,远离村镇,相对僻静,人为干扰少;水源丰富,地势平坦。

关 键 词:鸭稻共作 鸭子 稻田 雏鸭 水稻生长 饲养模式 秧苗 杂食性 田间害虫 农民增收 

分 类 号:S834.4[农业科学—畜牧学] S511[农业科学—畜牧兽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