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敏俐[1]
机构地区:[1]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出 处:《长江学术》2007年第4期38-46,共9页Yangtze River Academic
摘 要:文体的发展在文学史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诗经》到楚辞再到汉赋,是中国文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的文体发展过程中,屈原与宋玉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仔细分析屈原和宋玉的作品,我们从文体上大致可以分为六种情况.第一种是《九歌》体,第二种是《离骚》体,第三种是《招魂》体,第四种是《天问》体,第五种是对问体,第六种是宋玉赋体.这说明,屈原和宋玉虽然没有相关的文体理论传世,但是实际上他们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文体意识和文体观.这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体现在对文体功能的认识上,屈原和宋玉都非常清楚用什么样的文体来写什么样的内容;第二体现在具体作品的写作技巧上,屈宋在使用不同的文体时就采用不同的写法.正是他们的创作实践,为汉代文体的分流和功能的承载起了重要的作用.汉代的楚歌、骚体赋与散体赋三种文学样式,与屈宋的作品都有着直接的传承关系.所以,研究楚辞的文体区分并认识屈宋的文体意识,是深化中国文学史研究、探讨中国文学发展规律的重要方面.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