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牛业科技四十年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邱怀[1] 

机构地区:[1]西北农业大学

出  处:《中国牛业科学》1989年第2期49-54,共6页China Cattle Science

摘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近40年来,由于贯彻了党关于发展畜牧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养牛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奶牛头数增长最快,由1949年的10几万头发展到1987年的216. 4万头,增长了近20倍,其中增长最快的是黑龙江省,由于该省1978年以来大搞黄牛改良,1987年末奶牛发展到40. 3万头,为1978年的5倍多,占全国奶牛总头数的18. 6%。奶牛质量也有很大提高,1985年末全国共培育出中国黑白花奶牛84. 7万头,占全国奶牛总头数的52%;全国已有518个高产牛群9. 6万多头成母牛各胎次平均产奶量为6,029. 6千克,其中1984年登记的2. 1万多头品种牛平均单产达6,359千克,平均乳脂率为3. 56%。中国肉牛业基础较薄弱,无专用肉牛品种,各地用进口的肉牛品种改良本地黄牛,其出栏率,个体重、屠宰率、净肉半都有明显提高。1979年全国平均每头存栏牛产肉3. 2千克,1985年达到7. 1千克,增长1. 2倍。内蒙古用利木赞公牛改良蒙古杂种牛,F_1公牛13月龄体重407. 8千克,在82天的肥育期平均日增重1,429克,屠宰率50. 7%,净肉率47. 3%。我国黄牛1987年末有7,158. 9万头,分布全国,其中以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延边牛、复州牛等品种质量最好,体大力强,肉用性能好。据试验(邱怀等,1981) ,18月龄屠宰的秦川牛,公、母、阉牛的平均屠宰率为58. 3%,净肉率50. 5%,肉骨比6. 13,瘦肉率76. 0%,眼肌面积97cm^2,接近或超过国外一些著名的肉牛品种指标。为了迅速改进我国地方良种黄牛外貌上的一些缺点,提高其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80年代初开始对良种黄牛进行了杂交改良,已初步取得明显的经济效果。1987年中国有水牛2089. 8万头,比1949年(1,018. 4万头)增长105. 2%,居世界第二位。1957年和1974年先后从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引进摩拉和尼里/拉菲水牛,对中国水牛进行改良,现一、二代杂交水牛已达15万头以上。这些杂交水牛�

关 键 词:中国黑白花奶牛 肉牛品种 净肉率 平均产奶量 秦川牛 总头 牛品种改良 产肉性能 南阳牛 冷冻精液 

分 类 号:S8[农业科学—畜牧兽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