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之体验与生命圆融——孔子“乐”之境界的审美解读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明[1] 

机构地区:[1]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出  处:《宁夏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157-160,共4页NingXia Social Sciences

基  金:2007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孔子美学思想研究"(项目编号为07CZSZ05);曲阜师范大学博士基金项目"论孔子的‘仁’境之美"(项目编号为BSQD07017)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孔子"乐"的体验既不来自于对外在客观真理的认知,也不来自于主观情感的选择,而是来自于生命追求与道(仁)合一后的精神自由。因此,这种"乐"乃是一种"自得之乐",它超越了外在的富贵、权势、物欲等利害关系的束缚,使自己的生命进入到了一种至善至美的澄明之境。但是,孔子的这种"自得之乐"又不同于庄子追求的个体之"乐"("逍遥游"),因为这种"乐"的背后潜藏着对社会人生的深深之"忧",这种深沉的忧患意识正是孔子美学所独有而老、庄美学所缺乏的,它体现出孔子美学的深刻之处。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所追求的生命圆融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一种忧乐圆融,它蕴藏着真正的人文关怀深度和人道情操的生活内容。

关 键 词:“乐之” “孔颜之乐” 澄明之境 忧乐圆融 

分 类 号:I209[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