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普慧[1,2]
机构地区:[1]西北大学中文系 [2]南开大学中文系
出 处:《文学评论》2009年第3期76-83,共8页Literary Review
基 金:作者主持的2004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佛教与汉魏六朝文学思想研究"(批号:04BZW008)的结项成果之一
摘 要:《文心雕龙》有许多重要的术语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联。这些术语,或直接从佛教哲学中引入,保持其原有的语义,如般若、圆通、物色;或根据佛教原意又加以创造组合,形成既有佛教哲学基础又有文学审美功能的双重范畴,如性灵、体性;或原为中国本土概念,加入了佛教内容,在进入文学领域之后,成为重要的文学审美范畴,如虚静、原道等。从语源学和发生学的角度,探讨这些审美范畴与佛教哲学的关系,可以进一步准确把握《文心雕龙》审美范畴的内涵与外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