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囊混浊的发生机制及防治现状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凤华[1,2] 耿宁[1,2] 

机构地区:[1]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2]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医院眼科

出  处:《眼科》1998年第2期126-128,共3页Ophthalmology in China

摘  要:后囊混浊是白内障囊外摘出术的首要并发症。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移行和纤维化在后囊混浊的发生中起了重要作用。目前,后囊混浊的预防以手术中彻底清除晶体上皮细胞及皮质、植入双凸或后凸的后房型人工晶体为主。其治疗主要靠激光后囊膜切开。研究发现,Dispase(一种中性蛋白酶)、依地酸(EDTA)、肝素及抗代谢药5-氟尿嘧啶、柔红霉素、秋水仙碱、丝裂霉素等对晶体上皮细胞的移行和/或增殖有抑制作用。

关 键 词:白内障摘出术 并发症 预防 控制 

分 类 号:R779.66[医药卫生—眼科]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