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朱仁书[1]
出 处:《山东医药》2009年第22期25-26,共2页Shandong Medical Journal
摘 要:目的探讨三羟基异黄酮抑制肝癌H22细胞移植瘤的效果及机制。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A、B、C、D、E、F组,各10只。均皮下接种肝癌H22细胞建立荷瘤小鼠模型。至肿瘤平均直径≥0.5 cm时,B、C、D、E、F组分别在瘤旁隔日定时注射生理盐水、1.5 mg/kg二甲基亚砜(DMSO)及含1.0、2.0、4.0 mg/kg三羟基异黄酮的DMSO溶液,注射液体体积均为0.2 ml。共5次。末次给药24 h后断颈处死小鼠,剥离瘤体测瘤重,并检测凋亡指数(AI)及增殖细胞细胞核抗原(PCNA)。结果与其他组比较,D、E、F组小鼠瘤重均显著降低(P均<0.05),D、E、F组间比较,P均>0.05。与A组相比,B、C、D、E、F组AI均增加,但D、E、F组更显著(P均<0.01)。PCNA表达各组间相比P均>0.05。结论三羟基异黄酮对小鼠H22移植性肿瘤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无剂量依赖性;其机制主要是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瘤体生长。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1.5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