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境内的汉僧及其地位  被引量: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樊丽沙[1] 杨富学[2] 

机构地区:[1]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兰州730030 [2]敦煌研究院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所,兰州730000

出  处:《敦煌学辑刊》2009年第1期122-134,共13页Journal of Dunhuang Studies

基  金: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汉传佛教在西夏的传播及影响";项目编号:YCX08023

摘  要:西夏是党项羌人以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为中心所建立的政权,其境内生活着党项、汉、吐蕃、回鹘、契丹、女真、鞑靼等多种民族。西夏建国前后,统治者大力提倡佛教,自德明开始,先后六次从中原宋朝求得大藏经,并据之用自己的民族文字——西夏文进行翻译,现传世的百种西夏文佛经,大部分都译自汉文。西夏境内尽管民族众多,但无疑应以汉族人口居多,在前期的译经及后期的校经施经活动中,都有许多汉僧参与其中,加上中原佛教发展水平较高,故而汉传佛教对西夏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史料中对西夏汉僧的记载却远远少于吐蕃僧人。从黑城出土的西夏佛教文物与文献,尤其是西夏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等文献的记载,结合史书的记载可以看出,汉僧在西夏社会中的地位既不如回鹘僧人,也远逊于吐蕃僧人,更无法与西夏僧人相比。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二,首先是由汉人在西夏境内社会地位低下这一因素决定的,其次应与西夏长期与宋朝为敌,西夏统治者对汉人僧侣怀有戒心不无关系。

关 键 词:西夏 汉传佛教 汉僧 民族与佛教政策 

分 类 号:K246.3[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