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富学

作品数:388被引量:985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敦煌研究院更多>>
发文主题:回鹘摩尼教回鹘文元代佛教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敦煌研究院科研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莫高窟元代第465窟壁画中托钵舞姿研究
《西夏研究》2025年第1期4-11,共8页胡晓丽 杨富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元民族文化与敦煌晚期石窟的分期断代研究”(项目批准号:23AZS004)的阶段性成果。
莫高窟第465窟壁画中绘制的舞姿,肢体造型和内容都非常独特,在以前敦煌壁画舞姿造型中不曾出现。通过对莫高窟第465窟神像体态与古印度《舞论》、印度湿婆雕塑以及藏传佛教寺庙舞蹈羌姆、蒙古族查玛舞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莫高窟第465窟...
关键词:莫高窟第465窟 元代宫廷乐舞 托钵舞姿 蒙古族顶碗舞 
敦煌本《金藏》若干问题考辨
《敦煌研究》2025年第1期86-96,共11页薛文静 杨富学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敦煌多元文化交融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2VRC025)。
敦煌莫高窟北区出土B53:1-1/2、B57:1、B59:4、B464:77和B168:1五件残片,经前贤研究,为《金藏》之孑遗,此外,B127:7亦应为《金藏》残片。金朝与敦煌之间不存在直接的联系,《金藏》最早刻成于金大定十三年(1173)前后,当时敦煌处于西夏的...
关键词:《金藏》 莫高窟北区 印本 蒙古豳王家族 
“禺氏之玉”斟议兼论月氏的原居地问题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42-49,共8页樊丽沙 杨富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元民族文化与敦煌晚期石窟的分期断代研究”(23AZS004)。
早在张骞通使西域之前,东西方之间便存在着一条西玉东输之路。传世文献中有“玉出昆冈”和“禺氏之玉”之谓,学界一般皆指其为和田玉,因月氏转运昆仑玉至中原而得名。近期,河西马鬃山发现了径保尔草场玉矿和寒窑子草场玉矿两大遗址,敦...
关键词:禺氏之玉 和田玉 河西玉矿 月氏故乡 敦煌 
辽对回鹘佛教的影响
《西夏研究》2024年第4期109-118,共10页橘堂晃一 杨富学(译) 单超成(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敦煌多元文化交融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项目批准号:22VRC025)的阶段性成果。
辽朝尊崇佛教,尤以密宗、华严宗为盛。辽与回鹘关系密切,辽朝境内有不少回鹘人存在,对契丹社会存在一定影响;从吐鲁番出土的汉文、回鹘文残卷看,《契丹藏》在高昌回鹘中有所传播,回鹘人中存在诵读汉文佛典的传统,汉文佛典的流行,对回鹘...
关键词:契丹藏 回鹘 辽朝 吐鲁番写本 民族关系 
黄金分割在唐代附腰襕半臂的应用及意义——以发掘及收藏唐代半臂为例
《丝绸之路》2024年第4期133-140,共8页赵喜梅 杨富学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敦煌多元文化交融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2VRC025)。
唐代附腰襕半臂源自少数民族,由于图像及实物资料较少,相关研究比较薄弱,尤其是其服饰结构比例方面的研究更显不足。借由历史记载与半臂实物资料分析唐代附腰襕半臂非常接近或者完全符合黄金分割比例,可见其结构比例非随意裁剪而成,应...
关键词:半臂 腰襕 黄金分割 唐代丝织品 
吐蕃立鸟纹锦所见中西技术互动与文化交融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41-51,共11页杨富学 孙志芹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敦煌多元文化交融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2VRC025)。
立鸟纹锦是6—7世纪萨珊纺织品中的流行图像,在丝路沿线广为传播,影响深远。汉文化圈工匠在模仿与借鉴的基础上促进了唐系纬锦的发展;吐蕃在不断外扩的基础上建立了纺织基地,产生了一批独具特色的立鸟纹锦。从古代纺织技术角度看,中西...
关键词:吐蕃 立鸟纹锦 粟特纬锦 唐系纬锦 番锦 
回鹘西夏共交接——莫高窟第345窟主室壁画的分期与断代
《形象史学》2024年第3期252-275,共24页杨富学 张丽蓉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多元民族文化与敦煌晚期石窟的分期断代研究”(项目编号:23AZS004)阶段性成果
敦煌莫高窟第345窟修建时间,《敦煌石窟内容总录》有明言:“此窟原为唐窟,西夏改修,清代改为娘娘殿。”1刘玉权依现存壁画推定该窟主室为西夏重修的洞窟。2关友惠不同意西夏说,认为主室西壁龛内为唐画,其余部分为宋画。3沙武田认同宋画...
关键词:敦煌石窟 西夏 娘娘殿 敦煌莫高窟 关友惠 唐画 回鹘 刘玉权 
敦煌出土回鹘文历占书残片
《吐鲁番学研究》2024年第3期138-152,156,共16页 薛文静(译) 杨富学(译) 
中亚发现的古回鹘语历书、占卜和算命的文书,主要来自敦煌莫高窟和吐鲁番遗址。这些回鹘语文书内容丰富,既有佛教、印度天文学、道教和中国民间宗教的内容,也有混合的内容。对回鹘文历书或占卜文书的刊布,始于冯加班(A.von Gabain)对回...
关键词:回鹘文 敦煌莫高窟 印度天文学 回鹘语 《易经》 中国民间宗教 历书 吐鲁番 
撮录本《孔雀王咒经》生成时代考辨
《五台山研究》2024年第3期24-29,共6页柴杰 杨富学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敦煌多元文化交融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2VRC025);甘肃社科规划一般项目“敦煌乐典古籍贯的系统性整理研究”(2022YB032)。
《孔雀明王经》于东晋时期传入中土,及至盛唐、中唐时代,出现多种译本,非常流行,孔雀明王信仰也随之臻至极盛。《大正藏》收录有六部《孔雀明王经》汉译本,其中,传鸠摩罗什译《孔雀王咒经》为撮录本,其内容不仅有佛教的内容,还摘抄了目...
关键词:《孔雀王咒经》 疑伪经 《笑道论》 《太上妙法本相经》 
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是当前敦煌学的一项迫切任务
《民族学论丛》2024年第3期85-90,共6页杨富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敦煌多元文化交融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2VRC025)。
敦煌地区自古以来民族众多,彼此之间长期和平共处。各民族文化交往频繁且各有特色,在吸纳、包容、融汇周边各种文化元素的过程中始终以汉文化为主流。各民族在文化上互相认同,以中原文化为崇尚,由“华心”而“归义”,浓缩了中华民族共...
关键词:敦煌文化 民族文献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