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积极人性观的困境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牟言波[1] 鞠秋红[1] 

机构地区:[1]杭州师范大学,浙江杭州310018

出  处:《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20-21,共2页Journal of Liaoning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摘  要:孔孟之积极人性观认为,人性有不断完善并有达到至善、成德的可能。孔孟以此为基点在政治理想上构建出明君清官统治的圣贤之治。由于孔孟之道过分相信道德教化的力量而弱化了制度的作用,长期以来,致使制度建设处于迟滞状态。这样,在制度匮乏的情况下,主要靠人性自律则无法抵御政治权力的诱惑,为政者的腐败就成了社会的常态。长期发展,民不聊生,百姓又无路可走,只有揭竿而起。暴力革命又无法长期遏制或根除政治腐败,虽王朝更替不断,社会却仍处于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孔孟之积极人性观最终陷入困境之地。

关 键 词:积极人性观 道德 制度 

分 类 号:B222[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