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楚凌[1] 王杰[1] 梁韵怡[2] 虞幼军[2] 林枫[2] 赵远新[2]
机构地区:[1]广东省东莞市妇幼保健院,东莞523700 [2]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出 处:《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9年第4期387-388,共2页Journal of Audiology and Speech Pathology
摘 要:目的观察耳鸣的心理声学检测特征,为系统地开展耳鸣的心理声学检测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以耳鸣为第一主诉的186例耳鸣患者的耳鸣心理声学检测结果,包括耳鸣主频、耳鸣响度、最小掩蔽强度、残余抑制时间,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耳鸣主频为纯音占62.90%(117耳),窄带噪声占17.20%(32耳),言语噪声占5.38%(10耳),白噪声与啭音均占3.23%(各6耳),脉冲啭音占1.07%(2耳),脉冲纯音占0.54%(1耳),无明确主频占6.45%(12耳);耳鸣响度≤5 dB SL占54.30%(101耳),6-10 dB SL占14.52%(27耳),11-15 dB SL占10.21%(19耳),16-20 dB SL占5.92%(11耳),21 dB SL以上占8.6%(16耳),而未匹配到响度者占6.45%(12耳)。主诉有听力损失可以匹配到耳鸣响度组与主诉无听力损失可以匹配到耳鸣响度组间耳鸣平均响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4%耳患者最小掩蔽强度在0-10 dB之间;86.82%患者残余抑制时间在2分钟之内。结论耳鸣心理声学特征测试可为耳鸣诊疗提供其详细的心理声学特征资料,并为比较耳鸣的疗效提供依据。
分 类 号:R746.5[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