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革命视域下的中国当代诗歌——或曰30年来诗歌发展的一种解读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立群[1] 

机构地区:[1]辽宁大学文学院

出  处:《理论与创作》2009年第4期43-47,共5页Criticism and Creation

基  金: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编号"L08BWW009"的阶段成果;辽宁大学2008年度青年科研基金立项<后现代叙述与中国当代文学>的阶段成果

摘  要:一、“告别革命”与反思历史“后革命”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学首先从告别“革命”、反思“历史”展开自身的文化逻辑。随着1978年以后,中国逐渐告别了革命时代的激进状态,进入到一个务实的现代化建设时期,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也逐步纳入到“新时期文学”这一历史阶段。从以艾青、邵燕祥、昌耀、彭燕郊等一批“归来者”重返诗坛,到一大批继承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青年诗人竞相登场,反思“革命”的历史,关心社会问题,重视诗的社会干预作用就成为这~时期的诗歌主潮。与文学史上著名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相一致的,尽管,此时“文革”已宣告结束,但“革命”和“历史”强有力的惯性仍然制约着当时文学的思维观念,上述现象表明,所谓“告别革命”同样存在着一个时间与方式的问题。

关 键 词:中国当代诗歌 诗歌发展 后革命 中国当代文学 “历史” 解读 视域 “革命” 

分 类 号:I207.25[文学—中国文学] H315.9[语言文字—英语]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