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贺仲明[1]
机构地区:[1]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90-93,共4页Tianjin Social Sciences
基 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项目号:NCET-06-0509)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身份认同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认同焦虑与当代中国文学之间发生了复杂的联系,通过分析二者的互动关系,既可以透视当代文学转型的内在动因和脉络,也有利于揭示当代文学发展的某些规律性的东西。本期刊出的三篇文章分别考察了建国后"十七年"、80年代和90年代三个时期的文学/文化现象。贺仲明指出,特殊的政治环境对"十七年文学"提出了强烈的政治化要求,作家们多受到转型艰难的挑战,也有一些作家顺应了时代要求,促成了文学对政治的认同。傅元峰从80年代文化断裂与文化重建的特殊历史背景入手,论述了这一时期文化认同的三个层面,即逃避历史时空、虚无化以及遮蔽反抗情绪等。张光芒、童娣考察了90年代以来,伴随着全球化日益凸显的复杂的身份认同问题,指出自我与他者、个体与族群的相互作用和纠缠构成了文学转型的内在动因。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