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施伟文[1,2] 龚艳 汤茶琴 周静峰 徐德良 顾卫忠 张定[1] 黎星辉[1]
机构地区:[1]南京农业大学茶叶科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5 [2]江苏省仪征市农林局,江苏仪征211400 [3]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知识产权局,江苏苏州215128 [4]江苏省无锡市茶叶品种研究所,江苏无锡214063 [5]江苏省宜兴市茶果指导站,江苏宜兴214200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09年第4期226-229,276,共5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0800884);国家星火计划(编号:2006EA105026);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编号:SX2007g17;SX2008g10;SX2008055);江苏省科技攻关计划(编号:BE2007301;BE2008320-2;BE2009313-1);苏州市农业科技攻关计划(编号:SNG0809;WNZ0802);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
摘 要:为了提高江苏省茶园良种率,建立优质、高产、高效茶园,对从福建、浙江、安徽、湖南4省引进的19个无性系茶树良种在茶树幼龄期和试采期的移栽成活率、树冠性状、萌发期、定型修剪物重量、早期鲜叶产量、抗旱性、抗寒性等性状进行了大田试验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黔方、汝城早芽、蒿绿细芽、云桂大叶、龙井长叶、龙井43、迎霜、9201、乌牛早、浙农113、白毫早、日铸茶、浙农139等品种的生长势、物候期、抗旱性、抗寒性和早期鲜叶产量等性状表现较好,适合江苏传统茶区引种栽培。
分 类 号:S571.102.2[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