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非经常性损益披露及其对上市公司财务业绩影响研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郭中华 

机构地区:[1]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出  处:《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年第24期34-34,共1页

摘  要:近年来,非经常性损益因其易于获取、方便操纵的特征而成为上市公司包装业绩的法宝。为了准确考核上市公司、拟发行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证监会在相关信息披露规范中对“非经常性损益”的定义和内容做了数次修改,但由于这些规范未对这个概念的内涵、外延给出清晰的界定,各个公司对此理解不一,具体执行的时候也采用了不同的判断标准,导致公司对所披露“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等财务指标的计算不准确,相互之间的会计信息也缺乏可比性。2007年新会计准则实施后,更是有必要对非经常性损益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相应调整,以适应部分损益项目的确认、计量发生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关 键 词:非经常性损益 上市公司 财务业绩 信息披露规范 新会计准则 盈利能力 判断标准 会计信息 

分 类 号:F279.246[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F275[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