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朱刚[1]
出 处:《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13-17,共5页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青年项目(07YC01)
摘 要:在西方传统哲学中,时间几乎总是与精神联系在一起,并且精神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它是主词、主体或本原,时间是其谓词、属性或派生物。要理解时间,必须从精神出发,以精神为根据。这种对"精神与时间"之关系的理解一直持续到20世纪,直到海德格尔才得到彻底的反思与解构。在海德格尔看来,精神以及与之属于同一维度的心灵、灵魂、人格、生命等,不再在存在论上具有本原地位,不再是理解其他事物(比如时间)的根据。相反,要想理解它们,必须从更为本源的时间性出发才得以可能。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